紫外测试是怎么测的

2025-04-21
铄思百检测

紫外测试(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法)的测量流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:

一、样品准备

  1. 溶液配制‌:将待测物质溶解于适当溶剂(如水、乙醇等),确保溶液澄清、无沉淀或气泡,避免干扰吸光度测量‌

  2. 浓度控制‌:根据待测物质的吸光特性调整浓度,使其在仪器检测范围内(通常吸光度值在0.2-1.0之间)‌。

  3. 衍生化处理‌:若物质本身不吸收紫外光,需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可测衍生物‌。


二、仪器设置与校准

  1. 仪器预热‌:开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,预热20-30分钟以保证光源和检测器稳定‌。

  2. 选择波长‌: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特性设定波长(例如蛋白质常选214nm,药物可能选280nm)‌。

  3. 基线校准

    • 零点校准‌:用纯溶剂(空白溶液)装入光学池,调节仪器吸光度为零‌。

    • 波长校准‌:使用氘灯或标准滤光片验证波长准确性‌



三、吸光度测量

  1. 装样‌:将样品溶液倒入光学池(比色皿),确保光面清洁无划痕、液面高度一致(通常为池容积的4/5)‌。

  2. 测量操作‌:

    • 将样品池放入光路,关闭样品室盖‌。

    • 选择“吸光度(A)”模式,启动测量程序,仪器自动显示选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‌。


  3. 重复验证‌:同一样品需多次测量以确认结果稳定性‌。


四、数据处理与分析

  1. 定性分析‌:通过全波长扫描(200-400nm)绘制吸收光谱,比对标准图谱或特征吸收峰(如λmax)判断物质种类‌。

  2. 定量分析‌:根据朗伯-比尔定律(A=εbc),利用标准曲线法或吸收系数法计算样品浓度‌。


五、注意事项

  1. 溶液要求‌:避免使用浑浊或高浓度溶液,防止光散射或偏离比尔定律‌。

  2. 比色皿维护‌:每次使用后需用溶剂清洗,避免残留污染‌。

  3. 环境控制‌:避免强光、温度波动或电磁干扰,确保测量稳定性‌。

  4. 仪器维护‌:定期校准光源、单色器和检测器,更新仪器软件参数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