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是测什么的

2025-04-24
铄思百检测

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,简称UV-Vis,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原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仪器。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是测什么的?它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光谱,来揭示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。主要用于物质的定性、定量分析和结构表征,以下是其核心要点:


一、工作原理

  1. 比尔-朗伯定律
    吸光度(A)与溶液浓度(c)和光程长度(b)成正比,数学表达式为:‌A = κcb‌(κ为摩尔吸收系数)通过测量特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,可计算物质浓度

  2. 吸收光谱分析
   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波长选择性,通过绘制吸光度-波长曲线(吸收光谱),可确定最大吸收波长(λ<sub>max</sub>)和最小吸收波长(λ<sub>min</sub>)


二、核心结构组成

组件功能及特性
光源紫外区用氘灯/氢灯(190-380nm),可见区用钨灯/卤钨灯(380-1100nm)
单色器分解复合光为单色光,核心色散元件为棱镜或光栅
吸收池紫外区使用石英材质,可见区用玻璃材质
检测器光电转换元件包括光电管、光电倍增管及二极管阵列检测器
信号处理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显示

三、主要技术指标

  • 波长范围‌:190-1100nm(部分型号扩展至近红外区)

  • 波长准确度‌:±1.0nm

  • 杂散光‌:≤0.5%(360nm处)

  • 透射比误差‌:±0.5%

  • 吸光度误差‌:±0.002(A=0.5时)


四、应用领域

  1. 化学分析‌:定量测定溶液浓度(如药物、金属离子)

  2. 生物检测‌:蛋白质、DNA浓度分析及酶活性研究

  3. 环境监测‌:水质污染物(如重金属、有机物)检测

  4. 材料表征‌:固体/液体样品的光吸收特性及颜色分析

  5. 反应动力学‌:监测化学反应进程及中间产物


五、发展历史

  • 1852年‌:比尔提出吸收定律理论

  • 1918年‌:首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美国国家标准局研制

  • 现代发展‌:自动化、数字化及联用技术(如HPLC-UV)提升分析精度和效率


六、分类与类型

分类依据类型及特点
光路系统单光束(结构简单)、双光束(实时扣除背景干扰)
检测方式单波长(固定波长测量)、双波长(消除基质干扰)
光谱扫描分光扫描型(逐点检测)、二极管阵列型(全谱快速采集)

七、操作注意事项

  • 校准‌:需定期用标准滤光片或溶液校准波长和吸光度

  • 样品处理‌:避免气泡和悬浮物干扰,紫外区须使用石英比色皿

  • 维护‌:保持光学部件清洁,防止光源老化影响稳定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