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目的不同, 煤的分析检验一般可分为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。 工业分析用于生产, 元素分析用于科研。
1. 煤的工业分析: 又叫技术分析, 包括煤的水分、 灰分、 挥发分产率和固定碳四个项目的测定。 通常, 水分、 灰分、 挥发分产率都直接测定, 固定
碳不作直接测定, 而是用差减法进行计算。 发热量和硫含量也作为工业分析范畴。
2、 煤的元素分析: 碳、 氢、 氧、 氮
煤基准:
1,收到基(符号 ar 曾称应用基):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.(含全部水分)
2,空气干燥基(符号 ad 曾称分析基):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.(无外在水分)
3,干燥基(符号 d 曾称干基):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.
4,干燥无灰基(符号 daf 曾称可燃基):以假想无水,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.
5,干燥无矿物质基(符号 dmmf 曾称有机基):以假想无水,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.
6,恒湿无灰基(符号 maf):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,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.
7,恒湿无矿物质基(符号 m,mmf):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,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.
1、水分的测定
煤中的水分包括游离水和化合水(如结晶水), 后者较小。
游离水分外在水分 W WZ (附着于煤表面, 可风干, 又称风干水分) 和内在水分 W NZ (吸附在煤毛细孔内, 102-105℃方可除去, 称烘干水分)。
应用基水分为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总和, 由于基准不同, 它们的关系为
应用基水平测定: 直接将试样碎至 3mm, 1 02-1 05℃烘干, 称量, 减重计算即得 (P55)
外在水分测定
内在水分测定
失外在水分的样品, 粒度小于 3mm, 10-15g, 分析天平称量 G 克。 称量瓶, 102-105℃烘箱烘干 1.5h, 冷, 称, 再烘再称, 相差<0.005g。 差量 G 1 ,
分析基水分的测定
2、灰分的测定
3、挥发分的测定
4、固定碳含量的计算 (计算法)
5、煤中全硫的测定
煤中的硫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。 属于有害杂质。 全硫即无机和有机硫总量。 艾氏法(碳酸钠: 氧化镁=1: 2) 是通过的标准方法(高温碱性转化成硫
酸根, 重量法测定)。
6、不同基准分析结果的换算
1、 分析基与干燥基组分换算
7、发热量的测定
发热量是一个重要项目, 用于燃煤在工艺过程中的热平衡, 热效率、 耗煤量计算, 可推知煤的变质程度, 可用于煤的分类。
发热量就是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。 用 kcal/kg or cal/kg 表示, 也用 kJ/kg 表示, 换算关系: 1cal=4.187J。
8、工业分析测试参考国标有哪些?
灰分 GB/T 1429-2009;
挥发分 YB/T 5189-2007;
石墨:灰分/挥发分/固定碳 GB/T 3521-2008;
9、结果展示
参考国标:GB/T212-2008
样品编号 | 水分(%) | 灰分(%) | 挥发分(%) | 固定碳(%) |
褐煤 | 10.47 | 35.84 | 31.90 | 32.26 |
气肥煤 | 2.37 | 15.81 | 30.39 | 53.8 |
长焰煤 | 6.19 | 11.26 | 34.54 | 54.50 |
贫瘦煤 | 0.54 | 24.11 | 11.28 | 53.80 |
无烟煤 | 1.38 | 7.72 | 6.41 | 85.87 |
样品要求:5g以上,10g最好 尽量送粉末状样品
更多测试请联系铄思百检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