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

2022-06-16
铄思百检测

凯氏定氮法

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,现已发展为常量、微量、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,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。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%左右(12%~19%),因此,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(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),即: 蛋白质含量=含氮量/16%

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。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,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,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,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,再以标准盐酸滴定,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。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,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,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。


功能介绍

蛋白类样品含氮量定量分析;可检测谷物、土壤、食品、饲料、淤泥、沉积物和化学品中的氨、蛋白质氮含量、酚、挥发性脂肪酸、氰化物、二氧化硫、乙醇等含量;测试范围:0.1-200mg;氮回收率:99.5%

仪器结构


为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出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为粗蛋白含量?

由于一般蛋白质中含氮量约为16%,故在概略分析中,常用凯氏法(Kjeldahl)测出总氮量,再乘以系数6.25来求得。实际上,它是食品、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,既包括真蛋白又包括非蛋白含氮化合物,后者又可能包括游离氨基酸、嘌呤、吡啶、尿素、硝酸盐和氨等。此外,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,其氮含量不同,总氮量换算成蛋白质的系数也不同,如小麦和多数谷物的换算系数为5.80,水稻5.95,大豆5.7,多数食用豆和坚果5.3,牛奶6.38等。粗蛋白只是一个粗略的概念。


以上就是铄思百检测小编对“凯氏定氮法测试”相关问题的整理 ,如有测试需求,可以和铄思百检测联系,我们会给予您最准确的数据和最好的服务体验,希望可以在大家的科研路上有所帮助。

温馨提示

1、不定期推出各种优惠活动,详情咨询客服。

2、测试前联系在线客服确认测试条件、检测费用、检测周期等。

检测咨询热线:15071040697   黄工QQ:82187958

公司网站www.sousepad.com

武汉铄思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

责声明: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,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,万分感谢。